筛选
学科:
24个满足条件"哲学"的课程
1/2
科学哲学导论
科学技术哲学顾名思义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大部类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一学科的研究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一步分析和吸取国外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思想史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等到方面的优秀成果。
逻辑哲学
本课程将讲授当代逻辑哲学中的一些主要论题,如意义和指称,真理和悖论,归纳和演绎的证成,存在、量化和本体论等等,这些论题不仅与逻辑学有关,也是当代分析哲学的中心论题。通过本课程,让学生进入当代分析哲学的语境和话语体系,具备以后从事分析哲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训练。
哲学导论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柏拉图的对话(《斐多》和《苏格拉底的申辩》)和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等西方经典哲学文本,使学生明白哲学家探求世界秩序的方式以及哲学生活的内在张力。
中国哲学史
1.使学生对中国哲学的概念、命题的含义、特点及演变发展形态有一准确的把握。 2、使学生对每个思想家的基本思想有所把握,并尽可能地使他们能区别有关思想家思想的同与异。 3、对于一些问题,如人性、天人关系、认识论、知行观、形神观、心性等的发展脉络作一梳理,使学生能在横的知识块面上有一定的纵向了解。
伦理学导论
本课程包括三部分:(一)“元伦理”,研究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主要研究“应该如何与事实如何”的关系,从而解决如何才能确立道德真理和如何才能制定优良道德。(二)规范伦理。研究优良道德的制定过程,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即道德终极标准,从仁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三)美德伦理。研究优良道德规范的实现过程,主要研究优良道德由社会的外在规范向个人内在美德的转化过程。
现代西方哲学
介绍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的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思潮和代表人物,内容分为世纪之交、20世纪英美哲学、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三部分。重点介绍,尼采、柏格森、罗素、维特根施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弗洛伊德等人思想。并介绍后现代主义等新近动态。运用“内部批评”方式揭示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面临的危机及其可能出路,使学生对世界哲学发展趋势有正确理解。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主要讲授西方哲学从诞生至19世纪早期的发展过程,以及讲授19世纪后期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分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德国古典等四个时期介绍主要哲学家的著作和观点。重点介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英国经验论和欧陆唯理论,以及康德、黑格尔的著作和观点。
美学原理
本课程注重讲授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并介绍美学的发展动态。该门课程的目的是: 1.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有关人文学科的理论水平。 2.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 3.要求学生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和研究各类艺术作品,
逻辑导论
本课程试图传授给学生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逻辑学发展到目前为止的大致的整体形象,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主要讲授命题逻辑、词项逻辑和谓词逻辑,也涉及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它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当代分析哲学
本课程将在本科“知识论”、“心灵哲学”、“形而上学”等导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若干当代分析哲学当中的理论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本课程涉及的教学模块包括:“知识论专题”、“心灵哲学专题”、“形而上学专题”、“交叉领域专题”、“分析哲学哲学方法论专题”等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
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情境与思想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等内容。在授课中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这些思想家与流派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这些思想家与流派同当时的主要思潮间的关系;第三,这些思想家与流派的思想与社会历史情境之间的关系;第四,这些思想家与流派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这些讲授,达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逻辑与历史进程的总体把握,对一些专题性问题做到深入讨论。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研究如下领域:存在与同一性;变化与持存;人的同一性;个体、性质与
关系;事态、事实与事件;因果关系;还原、突生与伴生;可能世界与跨界同一性
。我们将主要介绍现代分析哲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及其学科的历史和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
心灵哲学
本课程旨在向哲学系学生介绍当代分析哲学传统下的心灵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现状以及进展趋势。主要讨论内容涉及身心关系、心灵本质、意识研究、现象属性,等等。
知识论
本课程将重点讨论如下一些内容:一。感觉材料,所与及先天性。二。证据与判明(Justification)。三。真和真的各种解释。四。怀疑论与自我身心(对比与他人之心)。五。替代、反对或并行于怀疑论的各种方案;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外在主义和内在主义;自然主义;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reliabilism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本课程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根据最权威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梳理与经典文本的解读,勾勒马克思哲学萌芽、产生与演变的过程,并且结合当代社会和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探讨蕴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原像背后的现实价值与超越性质,进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精神的总体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作为导论,本课程力图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宽广视域,贯彻以下基本原则:
(1)采取“史”“论”“著”融会贯通的方式(以“史”、“著”基础,以“论”为重点),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文献和基本理论;
(2)立足当代视野,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3)按照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研究和回答当代实践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
(4)提倡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指导,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哲学思辨能力和理论锐敏性。
宗教学导论
宗教学是以宗教一般为研究对象,以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的宗教现象为客体,考察其观念、行为、组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及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探索其性质、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既研究探讨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关注音乐文化层面的问题, 又与美学相结合。它是以哲学作为理论基础, 以心理学、社会学等方法解释音乐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同时, 这门课程又对其他音乐理论及技术课程提供理性关照, 以及阐明音乐艺术表现的感性原理。